
7月25日到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对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进行连续三天的直播报道。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广袤的草原上,数百万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为寻找水源和食物,正以生命为赌注冒险横渡湍急的马拉河。而镜头之外,极端旱涝交替正影响着草原生态,动物迁徙廊道急剧缩减。这场被称为“天国之渡”的大迁徙不仅是自然界的壮美诗篇,同时其面临的生态危机,也为人类敲响警钟。
总台记者 杨探骊:我现在位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每年7月到9月,这里都会上演全球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大迁徙,数百万只角马、斑马和羚羊等野生动物,会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迁徙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寻找新的食物和水源。

总台记者 杨探骊:在迁徙的过程中,最壮观也是最危险的就是“天国之渡”。它是指这些野生动物需要渡过我身后的这条马拉河,在这一过程中,迁徙的动物要面临鳄鱼与河马的袭击、捕食者的追捕以及渡河时可能发生的溺水。这是动物世界中物竞天择的真实写照,也是一幅为生命循环而奋力一搏的生动画卷。

总台记者 杨探骊:肯尼亚马赛马拉和坦桑尼亚塞伦盖蒂相互接壤,它们共同构成了非洲最大的草原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包括野生动物生存状态、饮水资源及植被供给都与气候模式息息相关。

总台记者 杨探骊:专家团队通过分析1913年以来的气象数据发现,过去60年间该地区降雨量超出历史均值,同时反复出现严重干旱和极端强降雨,气温上升了4.8℃至5.8℃。这些变化正导致植被和水源萎缩,人类、牲畜与野生动物的资源争夺加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及迁徙繁殖模式改变等连锁反应。肯尼亚旅游部曾在2022年呼吁采取紧急措施,拯救马赛马拉保护区,旅游部表示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已经从4条减少到了1条。根据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行动,保护区将在十年内消失。

总台记者 杨探骊:同时人类活动也在影响非洲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方面人类要发展,一方面保护野生动物同样重要。近些年来,肯尼亚注重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而中国企业也在肯尼亚建设中践行着绿色发展理念。比如,在规划连接肯尼亚海滨城市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时,中国工程师将铁路整体南移15公里,为此要多架设9座桥梁、增加12%工程造价,但是可以为大批角马腾出了迁徙走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总台记者 杨探骊:我们多年来持续对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进行报道,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深刻感受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技术来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