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2026年军费预算中有一项重磅新闻:美国陆军正在悄然装备一款名为“黑胡子GL”的新型导弹。该导弹的射程高达1000公里,专为“第一岛链”地区量身定制,旨在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这款导弹由硅谷初创公司卡斯蒂利亚集团研发,具有“低成本、大量生产”的特点,每枚导弹的成本仅是现有导弹的零头。更为惊艳的是,它能够直接由现役的“海马斯”火箭炮发射,预计2028年便会投入实际战斗,首批部署可能会选择在亚太地区的美军基地。
低成本、高效作战:初创公司颠覆军工领域
“黑胡子GL”导弹的背后,是一家新兴的军工公司——卡斯蒂利亚集团。虽然这家公司成立于2022年,但它的创始团队均来自于知名航天公司SpaceX,三位核心创始人拥有丰富的技术背景。与传统军工巨头不同,卡斯蒂利亚采用了类似于火箭研发的思路来生产导弹,这使得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并且缩短了研发周期。传统导弹的研发周期通常需要十年以上,但卡斯蒂利亚却将其缩短到了惊人的程度。2023年8月,卡斯蒂利亚完成了首次火箭发动机台架测试,接着又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之间连续进行五次试射,表现出了超高的效率,这一表现引起了五角大楼的高度关注。
展开剩余79%美国陆军为“黑胡子GL”项目拨出了2500万美元资金,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完成导弹的软件验证、系统飞行测试以及与发射平台的兼容性整合。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4财年,陆军就已向该项目投入了1.18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这一系列重金投资背后,反映了美军对这一“经济型导弹”的巨大期望。
卡斯蒂利亚的成功秘诀在于其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和快速迭代设计。公司规模较小,员工人数控制在80至100人之间,采用多台机动发射车并行测试的方式,迅速收集数据并调整问题。这种“小步快跑”的方法和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军工巨头的研发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1000公里精准打击:专为移动目标设计
尽管“黑胡子GL”导弹走的是低成本路线,但其性能绝不逊色。该导弹采用了“火箭助推-滑翔”设计,具有独特的弹头与弹体不可分离的结构。导弹头部的锥形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空气阻力,优化飞行轨迹。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飞行速度,最高可达5马赫,约为每小时6000公里。以冲绳为发射点,10分钟内便可打击周围海域的重要目标。其射程在800至1000公里之间,填补了美军现有导弹体系的空白。目前美军的LRHW高超音速导弹(代号“暗鹰”)虽然能够打击4500公里远的目标,但其最小射程为1500公里,因此对于1000公里内的目标并不适用。
“黑胡子GL”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临近空间机动飞行能力。该导弹可以在20至100公里的空域内进行复杂机动,现有的防空系统很难有效拦截。此外,配合末端制导系统,海上移动的舰船也难以逃脱其精准打击。卡斯蒂利亚公司自信地表示,这款导弹的性能可媲美美军下一代精确打击导弹(PrSM)约80%的能力,而PrSM导弹的单价高达160万至535万美元,而“黑胡子GL”的成本将远低于这一水平。
火箭炮改为导弹发射平台:2028年实战部署
“黑胡子GL”导弹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灵活的发射平台设计。它可以直接装入美军现役的M142“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管,极大地提升了“海马斯”火箭炮的作战能力。试想,在乌克兰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海马斯”火箭炮,瞬间就能变身为高超音速导弹发射平台。
为了适配这一需求,美军开发了专用的全封闭模块化通用运输发射管(AUR C),这种设计使得“黑胡子GL”导弹能够灵活部署于现有或新型平台上。未来,使用“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将被称为“过渡版黑胡子GL”,而使用未来的AML无人火箭炮发射的则是“完整版”。
按照美军的计划,2026年初将进行固定翼飞行测试,2027年进行实弹演示,预计2028年开始正式交付部队并具备初步作战能力。这一推进速度在美军的历史上堪称“闪电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军还在开发一种“通用自主多域发射器”(CAML)。这种无人发射平台分为重型和中型两种改型,专门兼容“黑胡子GL”及其他新型弹药。未来,可能会出现无人车将导弹部署到岛屿上并进行游击战的情景。
聚焦亚太,改变战略格局
美军如此急切地部署“黑胡子GL”导弹,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虽然美军现有的LRHW导弹威力强大,但其体型庞大(重达7.39吨),需要专用的拖曳式发射器,后勤保障十分复杂。相比之下,“黑胡子GL”的紧凑设计使其更适合快速部署,尤其是在高威胁环境下,能够充分发挥“打了就跑”的战术优势。
如果这种导弹能够在多个岛屿上分布式部署,防御方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这正是美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的体现:用C-130运输机将“海马斯”火箭炮部署到第一岛链的岛屿上,然后迅速夺取一个岛屿并以此为跳板攻击下一个目标,形成类似青蛙跳荷叶的作战模式。
“黑胡子GL”导弹与这种战术高度契合。其射程覆盖第一岛链的关键水道,能够有效实施海上封控作战。美国太平洋陆军发言人菲利普斯已经明确表示,2026年将在印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
在美军的2026财年预算中,海军陆战队原计划采购“战斧”巡航导弹,但该计划已被取消,转而投入2.22亿美元采购36套BlockⅡ型岸舰导弹系统。这一变化,显然是为了应对西太地区的战场需求进行的优化。
美军“黑胡子GL”导弹的迅速推进,与海军陆战队采购的岸舰导弹系统形成了默契的配合。未来,随着新型导弹的快速部署和远征基地战术的实施,西太平洋的军事态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可以预见,随着导弹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火箭炮改为高超音速导弹平台,未来战场的规则将被彻底重写。
当对手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在岛链部署数千枚高超音速导弹时,区域力量的平衡将不再如旧。卡斯蒂利亚公司在测试场上腾起的烟雾,或许正预示着下一轮军事革命的到来。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