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塔街道在汇锦苑社区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手工活动。居民们带着家中闲置的旧布、旧衣服齐聚一堂,在手工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经过裁剪、拼贴与装饰,将不起眼的“垃圾”变为一把把精美别致的扇子,不仅为生活增添了实用之美,更让垃圾分类的意识在指尖流转中深入人心。
巧裁旧布:阿姨们的“变废为宝”魔法
活动现场,褪色的格子衬衫、柔软的棉质睡衣、带着花纹的旧窗帘等旧物被整齐摆放在桌上。“这件羊毛衫起球了,扔了可惜,没想到还能做扇子!”手工老师先示范了基础裁剪技巧:根据扇面大小画出轮廓,将布料剪成花瓣、树叶等造型,再用胶水固定在扇骨上。阿姨们手持剪刀,动作娴熟又细致,有的将牛仔布剪成波浪形拼贴出海洋图案,有的用碎花布层层叠叠粘成立体花朵,最后再用珍珠、亮片点缀扇面边缘,原本平淡无奇的旧布料瞬间焕发新生。
温情互动:垃圾分类知识在指尖传递
志愿者们穿梭在人群中,一边协助阿姨们处理细节,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普垃圾分类知识:“阿姨们,旧衣服、旧布料都属于可回收物,分类投放后能重新加工利用,就像咱们今天做扇子一样!”不少阿姨还叫上了老伴或邻居一同参与,张阿姨的老伴主动帮忙递剪刀、扶扇面,两人配合默契:“她平时就爱做手工,这次活动既环保又能交朋友,一举两得!”活动室里,剪刀声、欢笑声与志愿者的讲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场充满温情的环保课堂。
以艺传意:让垃圾分类可见可触
“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还停留在‘扔垃圾’的层面,我们想通过手工活动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可回收物的价值。”活动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特意邀请了擅长布艺手工的老师,用“实物改造”的方式打破居民对“垃圾”的固有印象。当阿姨们捧着自己制作的扇子拍照时,扇面上的每一块旧布都在诉说着“资源再利用”的故事。不少阿姨表示:“回去要把家里的旧衣服都翻出来,试试做别的手工,再也不随便扔了。”
延续美好:从活动到日常的绿色实践
为了让垃圾分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社区工作人员在活动结束后向居民发放了《旧衣改造手册》,详细介绍了用旧衣物制作抹布、购物袋、抱枕套等实用物品的方法。“我照着手册把旧T恤改成了买菜用的帆布袋,结实又好看!”王阿姨在社区微信群里分享了自己的“二次创作”,引发了其他居民的热烈讨论。这种“实践+引导”的模式,让垃圾分类从一场热闹的活动,转化为居民主动践行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了“环保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理念传递。
此次活动,不仅让旧衣在夏日里化作“清凉的风”,更让垃圾分类意识如种子般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接下来,青塔街道将继续以多元活动为载体,让垃圾分类理念走进更多家庭,为建设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凝聚更多力量。
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